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那些陨落的IT巨头
发布日期:2012-06-28 阅读次数:625 字体大小: 标签:微软黑莓奥林巴斯
>

  4年之间,RIM (黑莓)股价跌了 94%,市值缩水至 49 亿美元。“黑莓已无可救药。”这家曾最早涉足移动互联网的终端通讯巨头,如今面临艰难转型和断臂出售的痛苦抉择。黑莓还有机会吗?与黑莓公司境遇相似,奥林巴斯同样在丑闻的巨大影响中无法站立。变革能否帮助这家曾经辉煌的日本电子企业化解危机、重获新生?

  无论是黑莓还是奥林巴斯,如同诺基亚、惠普、雅虎、索尼、松下这些曾备受瞩目的行业巨头,近几年几乎都在一夜之间陷入困顿。管理不善、创新不够、行业巨变、投资失利、业绩下滑,在诸多难题的困扰下,这些巨头面临着在行业中被边缘化的危机。

  微软布局平板:效仿苹果还是联盟 PC 厂商

  逼迫一家大公司鼓起勇气做出创新的,往往是其对手。

  北京时间 6 月 19 日早间,身着阿玛尼的微软 CEO 鲍尔默在洛杉矶郑重介绍,微软将于年内推出独自打造的平板电脑 Surface。

  如鲍尔默所愿,这场发布会吸引了评论界、资本市场、产业链各方的强烈关注——几乎没有人想到,一家靠软件授权的巨头公司,在毫无征兆下,会涉足硬件市场。

  难道微软要转身成为一家苹果式的公司吗?

  对微软来说,无论 Surface 前途如何,它都不得不在平板乃至整个移动领域,做出大胆尝试。它将成为微软在手机、电视、电脑、平板这四个终端下,通过公共云平台,构建四屏战略的一部分。

  发布会后,微软股价上涨3%,但其近一周来的股价表现则依然震荡。对于这场革命性的举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预示着对微软未来的不确定性。

  不得不做的转向

  多面树敌的苹果被多家企业视为强劲对手,也正是如此,微软或许也像其他企业一样做出革新的决定。

  促使传统 PC 业做出变革的,是苹果在 2010 年推出即被质疑为“只是个大件 iTouch”的 iPad。而去年,iPad 所催生的平板电脑市场容量已超过 1 亿台,其中,iPad 占据市场份额的 62.5%。

  伴随平板市场增长的,是全球 PC 出货量的逐年下滑。杰弗瑞集团分析师 Peter Misek 在最新报告中预计,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将继续同比下滑5%~10%。

  在这股平板浪潮下,如今已进入“后 PC 时代”。

  虽然目前全球有 10 亿 PC 搭载 Windows 系统,而采用 iOS 的终端仅有3.5亿,但随着苹果的高增长,这一格局也将被打破。就在今年第一季度,苹果的利润率 30 年来首次超过微软,其收入较微软高出 125%,营业利润高出 140%。

  鲍尔默曾用“平板只是 PC 一种补充”回击苹果,但事实证明,微软已开始在平板领域展开布局。

  在向平板的进发当中,微软并不孤单。同样受到 PC 出货量下滑影响的英特尔与之结盟,在发布会展出的微软 Surface 中,处理器采用了 Inter i5。

  不过,在微软之前,除苹果外,平板上的玩家还有谷歌。由于免费,谷歌的 Android 系统留给硬件制造商更多的利润空间,但目前看来,惠普、三星等硬件巨头们基于 Android 的平板产品并没有因此从 iPad 中捞到便宜。这也意味着,微软在平板之路上,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进攻苹果,还是七伤拳?

  6月 19 日,当鲍尔默手捧搭载 Windows 8 系统的 Surface,预示微软将以涉足硬件的方式切入平板市场时,此前与微软保持紧密联系的硬件厂商们感到尤为担忧。

  一名 PC 合作厂商代表称,他们仅是在发布会开始的前三天,才得到了微软方面提供的微软将要开发平板电脑的通知。微软的这种做法让他们惊慌失措。

  微软推出 Surface,仅是为 Windows 8 指导性的推出硬件,还是要走“苹果式”的软、硬整合?

  不过截至目前,微软方面仅披露将于 Windows 8 发布后出台 Surface,而关于价格问题则未予透露,这也加强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价格问题是微软的矛盾所在。有分析指出,如果 Surface 定价亲民,则有助于其销量的增长,但会挤压合作 PC 厂商的空间;而如果定价过高,则有助于 PC 厂商的合作关系,但不利于 Surface 的销售。

  瑞银分析师谢宗文认为,微软所要针对的对象是 iPad,而非硬件厂商,只是想把饼共同做大。不过他提醒称,由于授权费的原因,相较传统 PC 厂商而言,微软有能力为 Surface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但如果价格过低,将对中国台湾的 PC 厂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尽管微软迟迟未发布 Surface 价格,但有坊间传闻称,微软 Surface RT 版的价格为 599 美元,Surface Pro 的价格为 999 美元,该价格至少比新 iPad 高出一倍。

  有分析人士认为,Surface 的推出并不会影响 iPad 份额,而吃掉的是微软自己的笔记本市场。从产品来看,Surface Pro 已经具备笔记本较高性能的运算能力,还保留 PC 用户使用习惯的键盘、鼠标等外设;此外从坊间传出的价格来看,也与 iPad 受众不符;另外,微软还将笔记本的 Win 8 授权费提高到 100 美元。

  以笔记本市场份额减少为代价,换取平板市场,显然不是微软的意愿。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刘润以个人身份对微软推出 Surface 发表了观点。他称,微软的策略是把 Laptop、 Pad、Phone 基于 Windows 8 系统看成一盘棋,让 Laptop 的海量应用快速迁移到 Pad 和 Phone 市场;同时他认为,Surface 只是条鲇鱼,而微软与 PC 厂商的合作大潮将随后汹涌而至。

  在价格之外,考验微软平板的还有应用开发者的态度。有分析指出,微软在 Surface 上市前就较早的公布 Surface 也是在给应用开发者预留时间。

  一名移动开发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对于初期的 Windows 8 平板开发者而言,Surface 将是一个有益的平台,因为开发者都希望较早的在新兴平台建立自己的立足点;此外,iOS 应用已趋向饱和,推广成本逐渐攀高,而 Android 则充斥着廉价、低质量的应用。

  不过,即使是这样,考验微软的还有:用户会因为 Surface 而放弃 iPad 吗?微软会因为 Surface 而影响 Windows 8 在 PC、笔记本的推广吗?

  黑莓危局:错失移动互联网

  黑莓到了危急关头。

  近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埃胡德·格尔布卢姆(Ehud Gelblum)在最新发布的投资者报告中表示,RIM 公司只有大幅缩减规模才能继续生存下去,他还把 RIM 公司的股票从“持股观望”下调至“减持”。受这些消息影响,RIM 公司的股票价格周一收盘大跌近8%。从 2008 年见顶以来,RIM 公司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 94%。

  日前,业内传出消息说,它或将断臂求生,正考虑将公司一分为二,把经营困难的手机制造部门分拆出售,亚马逊、Facebook 等或为潜在买家。而在此之前,RIM 宣布开始新一轮裁员,目标是在本财年底前削减 10 亿美元开支。

  创造这一品牌的 RIM 公司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起步的机会,这家以企业级服务起家的通讯终端公司迷失在了电子工业的消费主义时代。尽管就在 3 年前,它还曾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司。

  被投资机构认为“无药可救”的黑莓仍在做翻身尝试。这一次黑莓 10 成为其押宝利器。

  痛苦转型还是断臂出售,都将是 RIM 的未知数。

  “过季”症结

  一系列数据描述出 RIM 糟糕的现状。

  RIM 上财年第四季度亏损1.25亿美元,运营收入同比下降 25%。市场研究公司 NPD Group 数据显示, RIM 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从 2009 年的 44% 暴跌至 2011 年的 10%。

  RIM 目前全球用户仍有 7800 万人,但是上月 RIM 发表警告称公司将连续第二个季度亏损准备裁员,并雇用银行家帮助公司决策。这让人想到,它可能已到了被收购的边缘。

  去年 7 月 RIM 曾裁员 7000 多人,但这并无助于其止住颓势。2012年一季度内部库存价值大增 18%,其中平板电脑试水产品 PlayBook 占了相当的比重,而且这还没算上运营商和渠道的库存。

  IDC 数据则显示,RIM 今年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所占份额下滑了一半以上,至6.4%。而谷歌 Android 所占份额上升至 59%,苹果 iOS 占了 23%。

  而三年前,RIM 利润增长率达到了 84%。是什么让它坠落如此之快?

  RIM 的失落缘于一场“水果大战”,苹果的崛起让其原本稳固的市场地位急速崩塌。

  黑莓的成功缘于企业级电子邮件应用的需求,2001年“9·11”事件中,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电话系统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它及时传递信息因此声名鹊起。

  2007年,RIM 获得了 700 万用户,并以每季度 100 万的速度增加。它已算很敏锐,意识到进一步快速增长需要依赖消费市场,它瞄向了个人消费者。

  一开始黑莓只是加入摄像头和多媒体功能的支持,这被视为原先企业电邮服务基础上增加的“甜点”。但这一缓步改良收到良好效果,利润一直不断增长。

  但 2007 年 1 月,iPhone 的诞生打破了这一切。iPhone 取消了实体按钮,大大扩张了液晶屏幕尺寸,键盘成为 iPhone 的软件,而这恰是黑莓的粉丝们眼中最大的优点之一。

  当时 RIM 的 CEO 拉扎里迪斯仍未在意,他恭维了苹果优秀的设计,但认为触摸键盘难获大众支持。他相信,手机将靠硬件胜出。他想不到的是,电信工程师主导的黑莓从此败在了设计主导的苹果脚下。

  这或许是“后摩尔定律时代”硬件终端商共同的挽歌。消费电子工业原本进步的节奏由工艺进步及带宽拓展推动,终端商们满足着严谨的企业需求即可获得成功;而苹果则揭开了新的规则,在摩尔定律逐步失效、移动宽带逐步普及之后,消费主义开始盛行,而消费电子终端商则成为了游戏节奏的把控者,事实上苹果也用此获得了行业史上空前成功的统治力。

  黑莓终于被自己改良缓慢的脚步绊倒,它发现甚至在原先绝对统治的企业通讯市场其控制力也开始松动。越来越多企业的 IT 部门开始接受苹果的产品接入内部服务器。

  转型还是出售?

  黑莓试图挽救自己,今年初,他们更换了 CEO 人选。新 CEO 海因斯许诺,年内将会推出全新的黑莓 10 系统新机器,整合 QNX 的系统,全面拥抱触摸屏。

  而且,这还算得上是一款拼凑而成的产品,其中系统和界面来自于 RIM 在 2010 年收购的两家企业。当 RIM 收购 QNX 和 The Astonishing Tribe 时,将新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QNX 提供系统,而新手机的界面也大多源于 The Astonishing Tribe 的技术。

  RIM 也并无太多其他选择。财力并不雄厚的 RIM 只能期待黑莓 10 能够为其博取一次机会,尽管业界仍感犹疑:彻底拥抱消费市场、走向类 iPhone 产品形态的黑莓 10 是否能被新的用户接受,同时原有用户能否继续支持他们不再熟悉的模样?

  这种决心被认为是必要的。推倒黑莓的关键人物乔布斯很早就曾给过 RIM 忠告。2010年末,他就说 RIM 必须离开原先的温柔乡,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让自己转型成为软件平台公司。

  也有不同声音。RIM 面临一团乱局,但《黑莓星球》作者 Alastair Sweeny 认为 RIM 不需要改变发展方向:他们需要的是停止言过其实、无法兑现的行为;停止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回过头好好地服务客户。

  不过,留给 RIM 的时间已经不多。它的市值如今已降至 49 亿美元左右,而保护股东利益的选择之一或许是出售。

  5月底,RIM 宣布聘请摩根大通证券和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银行家帮助其评估业务战略,这引发了公众对黑莓或将出售其全部或部分产业的猜测。

  沃尔夫·奥林斯公司资深策略师曼利奥·密纳里认为,黑莓专利目前价值 60 亿美元,并且拥有 7800 万用户,这将使得不乏对其有兴趣的竞购者。甚至有分析师列举出了可能的收购者名单,其中包括亚马逊、微软、Facebook、三星或来自中国的公司。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格尔布卢姆近日也表示,RIM 基本上已无可救药,将来很可能被分拆。RIM 的生存之道只能是压缩规模,出货降至 1000 万~2000万台,成为一家只针对高安全需求市场的小众手机市场,如此 RIM 需要裁员 90%,将员工数量从1.65万人降至 2000 人。

  “黑莓的终端品牌仍很有价值,尤其是对中国企业而言。” IT 观察人士李易说,如果剥离出售终端品牌业务,RIM 或许能集中精力强化其企业服务和系统开发并对外开放。RIM 此前也曾做过类似尝试,如对外授权其邮件服务体系。此外黑莓设备中的即时通讯服务 BBM 也颇有价值,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被视为安全便捷的私有信息服务工具,并有望基于此强化社交网络服务。

  奥林巴斯:变革能否化解财务丑闻危机

   尽管谁将抛出绣球还不明朗,但清除体内近 20 年的积弊,奥林巴斯才是自己真正的“医生”

  过去大半年因身陷财务丑闻而市值大幅蒸发、濒临退市边缘的奥林巴斯,在 6 月 8 日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

  当天,新的经营班子发布了以“回归基本点”为题的变革方案及五年中期规划。透过方案展示出,这家拥有 93 年历史的日本企业,正在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自救”行动。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让日本电子企业遭受重创。不过,对以数码相机、医疗内窥镜闻名于世的奥林巴斯而言,财务丑闻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日本大地震。

  去年 11 月 8 日,奥林巴斯承认过去 20 年间隐瞒投资亏损高达 15 亿美元,成为日本史上最大的公司财务造假丑闻案。

  丑闻曝光后,奥林巴斯的股票遭遇投资者疯狂抛售,股价一路狂跌,降至 33 年来的历史新低。有媒体估算,几天之内奥林巴斯的市值蒸发就超过 65 亿美元。

  内忧外困的奥林巴斯能否跨越这次财务丑闻危机,顺利实现“百年老店”的梦想呢?

  动大手术,明年扭亏?

  4月 20 日,奥林巴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确定了奥林巴斯新的经营层。新任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笹宏行表示,新班子会齐心协力,为早日恢复社会对奥林巴斯的信任而不懈努力。“我们将对经营体制进行根本性革新,在各事业领域不断积极进取。”

  6月 8 日,新的经营层发布了变革方案。据奥林巴斯官方网站,这份方案指出,通过回归基本点、上下齐心打造“一个奥林巴斯”以及利润提升,让奥林巴斯重获外界信任。公司希望 2012 财年扭亏,净利润重返 70 亿日元。

  与多数日本电子巨头类似,去年奥林巴斯的业绩大幅下挫。受数码相机市场低迷及财务丑闻影响,截至 2012 年 3 月的 2011 财年,公司销售收入 8485.48 亿日元,同比增长0.2%;营业利润 355 亿日元,同比下跌7.5%;净亏损 490 亿日元,而上年的净利润为 39 亿日元。

  新的经营层计划未来五年,稳步提升公司业绩。截至 2017 年 3 月的 2016 财年,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将从 2011 财年的2.7%,增至 10%;现金流将由-48亿日元,变为 700 亿日元。

  医疗设备、影像、生命科学和工业被定为三大核心产业。公司将扩大医疗设备业务,以医用内窥镜为主打产品,目标是每年销售收入增长 10%、利润增长 13%。预期 2016 财年对比 2011 财年,医疗设备的销售收入从 3492 亿日元增长至 5700 亿日元;营业利润从 682 亿日元,增长至 1260 亿日元;毛利率从 20%,增长到 22%。

  为了降低成本,2014年 3 月前,奥林巴斯将整合全球生产资源,减少雇员 2700 人,占总员工数的7%,以强化效率。到 2015 年 3 月,奥林巴斯全球 30 个生产网点中,四成将被精简。日本长野工厂将从四个网点合并为一个;2012年,将关闭菲律宾工厂。

  同时,奥林巴斯努力改善财务状况,其年度有息债务将由 2011 财年的 6424 亿日元,减少至 2016 财年的 3000 亿日元。

  回归基本价值观

  93年前,奥林巴斯的创始人山下长成立“株式会社高千穗制作所”(奥林巴斯的前身),旨在实现显微镜在日本的国产化。正是怀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奥林巴斯不断成长,成为全球显微镜乃至医用内窥镜、数码相机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

  然而,去年曝光的财务丑闻却让奥林巴斯的光荣历史蒙上浓重阴影。去年 12 月,独立外部委员会公布调查报告称,上世纪 90 年代末,奥林巴斯由于投机性投资而损失约 1177 亿日元(约 15 亿美元),该公司高层试图通过复杂的交易和多次财务假账来掩盖这一事实。奥林巴斯多名前任高层涉及财务造假事件,包括前任董事长、总裁、副总裁、审计负责人。

  今年 1 月 20 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决定维持奥林巴斯的上市资格。奥林巴斯虽免遭摘牌,但仍被认为内部治理存在问题,被转为 “特设注意市场股”;并因损害市场信赖度而被征收 1000 万日元(约 13 万美元)上市违约金。

  今年 3 月,东京地方检察厅对包括奥林巴斯前董事长在内的六名关键人物提出起诉;奥林巴斯也将面临 14 亿日元(合 1730 万美元)的罚款。

  自财务丑闻曝光后,奥林巴斯的股东利益已被侵蚀掉四分之三。如何恢复外界信心,是奥林巴斯面临的最大挑战。新的经营层强调,要回归奥林巴斯的基本价值观。重构公司治理制度,成为重中之重,奥林巴斯因此出台多项涉及公司治理和制度层面的改革措施,如今后公司董事会主要由高度独立的外部董事组成,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由不同的人来担任,成立由外部董事领导的遵守承诺委员会,在公司内部倡导遵规守纪的风气,并健全公司内控系统等。

  不过,缓解资金压力显得更为紧迫。“近期有必要增资约 500 亿日元(约 6 亿美元)”,笹宏行在 6 月 8 日发布 5 年经营计划时表示,“在确保经营独立性的范围内接受出资”。此前,曾有传闻称,松下、索尼、富士胶卷等公司有意向奥林巴斯提出资本合作或结盟建议。但松下电器会长大坪文雄对外否认了松下将向奥林巴斯投资的传言。

  尽管谁将抛出绣球还不明朗,但清除体内近 20 年的积弊,奥林巴斯才是自己真正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