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建个网站让27名在逃人员悔悟
发布日期:2011-11-07 阅读次数:693 字体大小: 标签:失足者阳光下之家王金云

戴小华(化名,左)面对王金云潸然泪下 新华社发

戴小华(化名,左)面对王金云潸然泪下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刑满释放后,王金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一个属于失足者的网站。从最初宣泄心中的苦闷,到真正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王金云用8年的坚持不懈,把小小的网站变成了失足者的“网络家园”。

网络留言解答法律问题,网络小说鼓励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网络聊天劝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在王金云和志愿团队编织的网络世界里,许多失足者渐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近日,随着第27名在逃人员在王金云劝说下投案自首,他的帮扶故事也在网上流传起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网友。

“阳光下”创办帮扶网站

王金云的办公室位于深圳市中心围工业园,10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一分为二,一半用作帮扶刑释解教人员,一半堆放了产品。33岁的王金云带着两名专职、4名兼职人员,撑起了整个志愿团队的运作。

王金云说,在监狱的高墙下,最渴望自由的阳光,所以他的笔名叫“阳光下”,他和志愿团队共同的名字叫“阳光下之家”。他们的工作是为失足者提供投案自首、监狱帮教、就业安置、社区矫正、法制宣传及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

名牌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王金云,因向同事转让出入境通行证,被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起诉,2001年锒铛入狱。2003年刑满释放后,王金云没有消沉,而是积极地走上救赎之路。

8年间,他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帮扶失足者的网站“中华失足者”热线,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资格证,用50天骑着单车走遍广东所有地市,到学校、工厂、监管场所等地进行普法宣传。他个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6000小时,团队接听热线电话、回复电子邮件共45000多个,劝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27人……

为维持网站和志愿团队的运转,王金云花掉了70多万元积蓄。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先后成立了两家小公司,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5万到20万元投入“阳光下之家”。

劝服逃犯投案自首

11月2日晚,26岁的戴小华(化名)第一次走进“阳光下之家”办公室,用投案自首的方式,为5年的逃亡生活画上了休止符。给予他这份勇气的是素未谋面的网友“阳光下”———王金云。而戴小华是王金云劝服、选择投案自首的第27名在逃人员。

2006年底,在东莞打工的戴小华因姑妈去世返回湖南老家,不料回家后,却卷入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一名受害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害怕坐牢的戴小华,从此走上不归路,在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四处躲避。

今年4月,他登录了“中华失足者热线”,通过网络聊天和网友“阳光下”进行交流,慢慢地,他觉得人生又找到了方向。

得知父亲去年就已去世的消息,戴小华自责不已。觉察到这一点的王金云,逐步用亲情感化,劝其投案自首。戴小华说:“以前总担心坐牢会成为人生污点,一辈子被人歧视,知道王老师回归社会的成功经历后,我开始觉得坐牢也许没那么可怕。”

2日晚,当湖南省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到来时,王金云用一个拥抱给戴小华鼓劲儿,还为他建立了跟踪帮扶档案,办理了投案自首证明,承诺将有志愿者继续给他写信,将来安置就业也能提供帮助。

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帮助一群失足者?王金云用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王金云告诉记者,服刑期间,对写作特别感兴趣的他,有一天突发奇想,给深圳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授写了封信,希望得到指导。出人意料的是,不到20天,王金云就收到了这位教授的回信。

教授在信中写道:孩子,虽然我不知道你犯下了什么罪行,但我愿意在你奔向光明的路上为你做些什么。“他与我素不相识,还愿意鼓励我、帮助我,我愿意用实际行动把这份感动回馈给社会。”王金云说。

随着社会开放包容程度的不断提升,王金云渐渐意识到,挽救失足群体,不能仅靠一己之力,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在深圳,王金云吸纳了大学教授、法律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社工、五星级义工、司法工作者、退休干部等100多名志愿者,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达8000多人。